广汽冯兴亚拜访任正非,释放了三个信号
撰文 / 毫米波
汽车圈又出了大事。近日,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在社交平台发文称,6月30日,他专程赴深圳拜访华为任正非先生,就汽车产业趋势、营销创新、客户洞察、公司改革治理及合作项目推进等进行了深入学习交流。
在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“内卷”加剧、技术路线纷争不断的关键节点上,这两位分别执掌千亿级汽车集团和万亿级科技巨头的“掌门人”的同框,显然并非一次寻常的礼节性会晤,而是一枚重磅信号弹。
在发文中,冯兴亚用“深入学习交流”、“睿智和超前洞见令人钦佩”等词汇表达了对任正非的尊敬,但其核心意图清晰可见:“期待双方合作项目首款产品尽快上市,共塑未来新出行。”这次拜访既是一次合作互动,也是一次战略确认,更是一次对外界的信心喊话。
据《节点Auto》了解,广汽与华为首款车型定位30万元级高端市场的创新产品,预计将于2026年面世。而双方“掌门人”的会面,则超越了项目本身,向外界清晰地释放了三个层次分明的信号。这不仅关乎广汽与华为的未来,更折射出整个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方向。
01 执行面信号:除疑提速,华望进入“快车道”
冯兴亚与任正非会面,首先传递出的明确信号就是:广汽与华为的合作将全面提速,“华望汽车”这个新品牌将进入“快车道”。回顾广汽与华为的过往,并非一帆风顺。2023年3月,广汽集团宣布旗下埃安品牌的AH8项目由与华为的联合开发转为自主开发,一度让外界对“广华合作”的前景打上问号。
但是,在智能化浪潮席卷之下,志在高端化突破、保持持续增长的广汽牵手技术实力强劲且有品牌号召力的华为,对双方来说都是当下最优的战略选择。
所以,2023年11月底双方的“再联姻”显得顺理成章。当时,双方签署深化合作协议,明确将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。此后,2024年3月,广汽斥资15亿成立“华望汽车技术有限公司”,100%控股,为合作提供了独立的实体载体;紧接着,冯兴亚在业绩说明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华望的定位——面向30万级高端市场,且“产品定义、产品定位主要由华为主导”。
如今,这次见面的信号更加明确:首先是破除历史疑云,冯兴亚亲访任正非,正式表示以往的波折彻底“翻篇”,表明双方已经找到了新的、更合适的合作模式,有了更高层级的互信。
随之而来的,就是确保资源投入,而任正非的亲自接待,也意味着华为内部对与广汽合作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。对广汽来说,这意味着能够调动华为最核心的技术与人才资源。而对华为来说,则代表了广汽的“智造”能力和供应链体系将毫无保留地支持项目推进。
所以,预计于2026年面世的首款车型,其研发、测试、生产和营销工作必然会在这次会晤后全面提速。可以说,第一个信号是战术层面的,核心是“执行”,表明“华望汽车”是一个正在全速冲刺、志在必得的实体项目。
02 战略面信号:互补双赢,华为的实力与广汽的增长
如果说第一个信号是关于“做什么”和“怎么做”,第二个信号就是战略层面的“为什么做”,即揭示了广汽与华为在当前发展阶段最核心的战略诉求,以及双方如何通过“华望汽车”实现一场双赢的战略绑定。
对于广汽,这是一场关乎未来的“高端化”突围战。近年来,随着整个汽车行业的“内卷”,广汽集团也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,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受到冲击。其亟需一个新的增长极,一个能够切入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、提升品牌价值和盈利能力的“新物种”。而高端智能电动车的竞争,本质上是科技生态、品牌心智的竞争,华为显然是能够帮助广汽冲击高端市场的靠谱合作对象。
华为不仅拥有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,更重要的是,其在消费者心中已经形成了强大的“科技、高端、可信赖”的品牌认知。牵手华为,广汽获得的不仅仅是技术,更是进入高端市场的“入场券”和品牌背书。正如冯兴亚所言,华为的“营销创新”和“客户洞察”正是广汽当前最渴求的能力。而对于华为来说,携手广汽,则是一次“生态化”版图的精妙扩张。
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,始终围绕着“不造车,但帮助车企造好车”的核心。为此,华为已探索出三种合作模式:零部件供应模式、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。而“华望汽车”的模式则有望成为区别于以上三者的“第四模式”,其核心是“华为智能化+广汽智造”。
为什么需要“第四模式”?在《节点Auto》看来,这主要在于,广汽集团作为大型国有车企,拥有强大的自主意识和全产业链能力,完全照搬智选车模式并进入华为的销售渠道并不现实。广汽100%控股华望公司,就是其保持主导权和独立性的体现。
所以,华为创造出新的模式,是一次精妙的“妥协”与“进化”,拓宽了华为汽车生态的边界,使其能够“团结”更多类型的车企,其智能化技术和生态系统可以覆盖更广泛的市场。
03 行业面信号:“华为定义+广汽智造”的新模式
冯兴亚与任正非的会晤,释放的第三个、也是最深远的信号,是关于整个汽车产业未来的。以“华望”为样本的“华为定义+广汽智造”新模式,可能将成为一股新的力量,引发行业对汽车产业核心价值链的反思。
这标志着汽车产业“灵魂”与“躯体”分工的进一步明确化和极致化。
在传统燃油车时代,车企的核心竞争力是发动机、变速箱和底盘这“三大件”,它们构成了汽车的“躯体”与“机械灵魂”。但在智能电动车时代,竞争的核心正迅速转向以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为代表的“数字灵魂”。用户体验、软件迭代、数据闭环、AI能力,成为了决定产品成败和品牌高度的关键。
“华望模式”的核心,正是“华为主导产品定义”,即华为来塑造产品的“灵魂”。而广汽凭借其数十年积累的研发、制造、品控和供应链管理能力,负责将“灵魂”完美地物化为一个高品质的“躯体”。
这种“共同进化”的分工模式,向所有传统车企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:智能化时代,你们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?即便是像广汽这样实力雄厚的巨头,也选择将产品定义的主导权交给科技公司,这本身就是对行业趋势的确认。而对汽车新势力来说,“华为+传统巨头”的组合,也将大幅压缩纯粹新势力的生存空间。
未来汽车市场的竞争,可能不再是单一车企品牌之间的竞争,而是演变为几大核心“生态系统”之间的对决。比如华为基于鸿蒙操作系统构建的“鸿蒙智行生态”、比亚迪垂直整合、软硬全包的“封闭生态”、吉利、长安等部分自研、部分开放的“联盟生态”等等,而“华望模式”如果成功,无疑将增强华为生态的吸引力,吸引更多摇摆中的车企加入,从而加速这一格局的形成。
2026年,华望首款车型将正式面世。届时,市场会检验这一合作是否真能如冯兴亚所言,“共塑未来新出行”。而对整个行业来说,广汽与华为的这次握手,或许只是智能化浪潮下的一个开端,好戏还在后面。
*题图由AI生成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
相关资讯
沃尔沃汽车将斯洛伐克新工厂量产时间推迟至2027年初
配专属标识蔚来冠军纪念版车型7月4日发布
天眼新知 暑燃盛夏:2025暑假假期消费图谱的升级与重构
东湖高新设立5亿产业投资基金,聚焦前沿科技领域
中华田园犬禁养引争议,文化认同与管理逻辑出现冲突
适老化列车伴老人“慢游”,国内现存银发经济相关企业超36.7
暑期学车当心驾考陷阱,全国现存驾培相关企业近10万家
比ModelY便宜6.77万,小鹏G7值得买吗?
特斯拉欧洲市场低迷:法国6月新车注册量下滑10%
今日视点:A股新开户数显著增长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投下“信心票”